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首 页 企业概况 猕猴简介 新野猴艺 猕猴趣事 驯养指南 成功案例 合作共赢 联系我们
您好!想增加景区的客游量吗,想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吗,想为景区增添一个特色项目吗?我公司可为你提供一个优秀的合作项目—驯化猴群。
我公司可为贵景区提供一定规模的驯化猴群,我们在该方面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并在其它景区早有设点,且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模式可参考全国著名的南湾猴岛猴群和太行山猴群等)。该猴群可以散养的形式健康的生活在景区内,并可招之即来,呼之即去。(可供游客和猴子亲密接触、亲手喂食和睦共处)给予游客回归自然野性的体验;另可安排猴子表演有趣的节目供游客观赏,令游客赏心悦目!该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特别是年轻小朋友的喜爱,景区客游量也随之显著增加,喜欢此项目而多次携朋友重游的游客也屡见不鲜,为景区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如贵方有意合作,具体运作及合作方式等详情可直接与我方电联!
欢迎洽谈!我们将以诚意静候您的佳音!
联系电话: 13849719108  15137732075徐先生
服务热线
昌盛猕猴饲养场
河南省新野县沙堰镇猕猴养殖场

电话:0377-66415822
手机:13849719108
         15137732075
QQ号:250542126
邮箱:houwang222@163.com
网址:www.mkjyzx.com
地址:河南省新野县沙堰镇

新闻详细
饲养猕猴注意事项
来源于:本站  发表时间:2011-4-26

动物群体内动物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应对所有动物每天至少观察一次,并记录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以及所需的治疗和处理。也应该定期进行细菌学和寄生虫学检查,必要时应给于充分的治疗。
由于很多灵长类动物容易感染人的传染病,也由于它们时刻存在着人畜共患病的危险,因此,应该严格限制参观灵长类动物群体的人数,并对参观者进行仔细的监控。

一、定时饲喂

饲喂动物的时间间隔,在动物饲养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合理地安排饲喂时间不仅有利于对整体工作的管理,更有利于动物本身的健康。根据前人的动物实验表明,长时间在一天中固定饲喂时间,会形成时间性条件反射,虽然非人灵长类大脑智商较高,但也是动物的范畴,它们不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根据猕猴生理特性,制定合理的定时饲喂制度,可形成良好的时间性条件反射,在猴胃腺分泌活动期,使猴群摄食,这样不仅使猴群有较好的摄食欲望,还充分提高了饲料养分的吸收率和转化率。据资料显示,猴胃腺的分泌活动既有连续性也有周期性,相应地猴胃运动也有连续性和周期性,在周期性运动中,工作周期(收缩期) 为30 至60 min ,相对静止期为015~3 h ,连续运动的持续期为4~6 h[3 ] 。所以,每天8 :00、12 :00、17 :30 定时饲喂,可促进唾液和胃液以及肠内分泌液的时间性和条件性分泌,对猴群健康将有很大的益处。


二、调整日粮结构

作为野生动物的猕猴由自然栖息转到驯养条件下生活,它们不能够像在自然界中那样,自由地采食食物。因此,食物不仅仅是个营养问题,同时也是个心理和生理问题,最好的食物不是价格最昂贵的食物,而是它们能很好适应的食物。所以在选择猕猴食物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地方性(来源方便) 和经济性,而且要注意猕猴对它的适应性,同时也要适应它们的生活习惯,满足它们心理和生理的需求[4 ] 。就此我们对猴群日粮进行了调整,早餐供给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蚕豆、玉米等;午餐供给少量颗粒料或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青绿饲料,如莲花白、三叶草、青玉米、胡萝卜、红薯、香蕉、桃子、苹果等,以补充足够量的维生素C(VC ) ,因为猕猴需依靠体外补充大量的VC 来满足身体的需要。晚餐供给全价营养颗粒料。因为猴胃内淀粉酶活性很强,适于消化碳水化合物,早餐能满足猴子在生理上的这一需求;猕猴是野生动物,较习惯于野外生活,在野外主要采食野果、树叶、昆虫以及多种类的植物,午餐能适应猕猴的这一生活习惯,也满足了它们的心理需求,并且可从青饲料中多角度补充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以防止营养代谢病的群体性暴发;而猕猴每天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糖以及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由早、晚餐供给,以保证猴子每天所需的能量、蛋白、脂肪和微量成分的需求,同时对夜间长时间不摄食也有较好的维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猴子是一种很浪费饲料的动物,在大笼猴群中使被扔掉的食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而且猴子对饲料的爱好程度通常与这一饲料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次数有关,给的次数越少就越爱吃。因此,在适量供给饲料量(50 gPkg 体重) 的前提下,这一日粮制度不仅解决了猴群的摄食问题,而且还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同时,结合这一日粮制度,整个猴群供给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并采用自动饮水器自由饮水。我们饲喂猕猴的全价营养颗粒料的营养成分指标为:粗蛋白2218 %、粗脂肪317 %、粗纤维219 %、粗灰分610 %、水分1215 %、钙0195 %、磷0145 %。


三、重视猴群所需的微量成分

动物机体的生长发育、发病死亡是与生物分子(如蛋白质、脂类、多糖、核酸、激素和维生素等) 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认为,动物所需的微量成分,主要指必需微量成分,即动物缺乏这种元素将引起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异常,因而导致种种疾病,并非指动物缺乏这种元素就不能生存,但在机体上可表现为生长缓慢、生产和繁殖能力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等。对猕猴而言,体内缺乏VC 合成酶,而VC 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能增强免疫力、是叶酸的活化因子、防止坏血病的发生等,据1961 年俄国科学家的报道[6 ] ,VC缺乏在某种程度上会明显地导致痢疾的发病;猕猴从血液中低VC 状态到坏血病的发病,有一个相当长的临床不明显时期。因此,VC 的供给在猕猴的饲养中显得尤为重要。其次,除维生素B12以外的其他B 族维生素在猕猴体内也不能贮存,若缺乏会出现脱毛、体弱、后肢瘫痪以及代谢失调和繁殖率下降等

营养代谢性疾病。一般情况下,B 族维生素是在全价饲料中补给或提供富含B 族维生素的青绿饲料,若出现缺乏症状时应及时治疗性给药。通常情况下,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成分在营养颗粒料中就能充分满足猴群的需要。有人曾随机挑选10 只有一定脱毛现象的成年猴

为饲料添加维生素B 试验,实验前平均体重6148kg、脱毛程度较重、被毛蓬乱无光泽,实验后平均体重7120 kg、脱毛现象消除、被毛光滑。结果表明,10只实验猴平均体重增加0172 kg ,但无肥胖现象,脱毛程度和被毛质量都有明显改善,说明10 只实验猴体质与实验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说明了B 族维生素的在繁殖猴群中的作用。


四、疾病控制

在实验猕猴繁育过程中,疾病不仅仅影响整个猴群的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实验猕猴的质量。因此,对整个猴群的疾病控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一般认为,猕猴的疾病可分为两大类,即普通病和传染性疾病。根据长期的实践探索,猴群中最常见的疾病有肠胃炎、细菌性痢疾、寄生虫病、传染性肺炎和感冒,有时还出现心血管系统疾病、某些维生素缺乏症以及创伤等,其中以肠道感染占首位,肺炎次之 ,所以建立正确的预防和治疗体系是控制猴群各种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猴群的疾病控制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新到的猴不得直接进入繁殖猴群,要到检疫房进行1~2 个月的隔离检疫,检疫项目一般包括传染性疾病、有潜在传染性的菌群以及会危及繁殖猴群繁殖力的各种疾病等 。若在检疫期内检疫合格的成年猴,通过至少2~3 个月的适应性饲养期,并且需检疫人员签字认可后,方可进入繁殖猴群。其次,工作人员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观察和治疗病猴的工作作风,一般情况下只要在猴发病初期就能发现并及时给予正确治疗,是可以控制和治愈疾病的。再次,应该随季节和气候等外环境的变化,定期对整个猴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药供给,例如胃肠道寄生虫药物、群体性消化不良药物、在某类传染性疾病流行时期的特定预防药物等的供给。最后,对繁殖猴群危害最大的几种疾病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预防性投药结合净化饲养环境来控制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采取实验室诊断和依据药敏试验进行准确治疗,以免误诊和产生耐药性。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该定期进行细菌学检查、病毒学检查和寄生虫学检查,以及了解猴群的肠道致病菌情况、监测B 病毒是否感染猴群和猴群体内外寄生虫情况。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全面了解整个猴群情况,还可以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措施,保证猴群的健康和稳定。同时应注重环境的清洗、消毒,以杜绝病菌的繁殖与传播。


五、环境温湿度监测

动物的环境是指动物进化、生态反应和生长的所有外界条件的总和,环境因素对繁殖猕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温度和湿度对其有重要意义。据报道,对繁殖猴而言,环境温度变化过大、过急,就不能适应,对其会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殖、泌乳、机体抵抗力、生长、形态、新陈代谢、实验反应等方面,从而引发各种相应的疾病;而环境湿度对猴体的散热率有显著影响,会随湿度下降而上升。根据文献报道,低温和高温环境都能影响猕猴的繁殖机能,而在较高湿度下,猴体蒸发受到一定的抑制,容易引起代谢紊乱,使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病率增加。一般认为,温度在20~26 ℃、相对湿度在40 %~70 %范围内,对猕猴的生长和繁育是有利的,若超出此范围会对猴群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繁殖猴群饲养区域进行温度和湿度监测是很有必要的。及时了解温、湿度的变化情况,从而采取积极有利措施,以保证猴群健康稳定。若遇较寒冷的冬季,可在大笼旁生火或在大笼顶部安装辐射性较强的取暖器使猴群局部取暖,或在大笼内设置保暖箱来抵御寒冷,有必要时也可转入室内保温来越冬。

综上所述,大笼群养猕猴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对整个繁殖猴群的综合管理是饲养管理的关键,应该把各个重要环节提升为理论并与可实施性相统一,形成一套完整的饲养管理体系。一般认为,对猴群的整体管理分为对各种饲养日粮的质量监控、对饲养区的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对繁殖猴的科学调配、严格的动态管理、对猴群饲养环境的监测、对猴群的疾病监测和控制、对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等。以上各个环节如何综合协调运用实施主要取决于管理负责人,只要各个环节在原有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得以正确实施,形成一整套科学的饲养管理规范化体系,大笼群养猕猴和繁殖猴群的繁殖力和实验猕猴的质量都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为猕猴作为高级实验动物并且广泛应用于医学科学研究领域开拓了美好前景。


[返回首页] [关 闭]

首 页 | 企业概况 | 猕猴简介 | 新野猴艺 | 猕猴趣事 | 驯养指南 | 成功案例 | 合作共赢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1 www.mkjyzx.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05958号
联系电话: 0377-66415822 手机:13849719108 、 15137732075  QQ号:250542126  邮箱:houwang222@163.com  地址: 河南省新野县沙堰镇
昌盛猕猴饲养场 - 河南省新野县沙堰镇猕猴养殖场  网站建设:
千马网络